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师培训 > 【天文图】一片关于天文的古人力作!

【天文图】一片关于天文的古人力作!

信息来源:东灵子 时间:2021/1/19 13:31:00 阅读量:1415

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它的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向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天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后来,浙江永嘉人王致远把这份星图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苏州文庙中。与《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平江图》碑合称为宋四碑。

《天文图》碑,青石质,方首,方座,通高1.9米,宽1.08米。碑分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据《元史》载,北宋政府曾于景佑、皇佑、元丰和崇宁年间,组织过四次星象观测活动。这份星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观测结果绘制的。

星图以北极为中心,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使整个天球的星座都投影在其平面上。小圆代表北极圈,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可以看见的界线。另有一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0角。黄道和赤道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中央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表示银河。从小圆到大圆之间还画有二十八条经线,把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标明星名的星339颗,加上无名的星,共计1440颗。天文图的外圈,刻有十二辰,十二次,十二分野和十二国州。

天文图 释文

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之“混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太极既判,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清浊混者为人。轻清者气也,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十八舍,会而为斗极,莫不皆有当理。与人道相应,可以理而知也。今略举其梗暨列之于下,天体圆,地体方,圆者动,方者静,天包地,地依天。

〖天体〗周围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径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为百分,四分之一即百分之二十五分也,百分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东出地上,西入地下,动而不息,一昼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之一(缘日东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后日复出于东方)

〖地体〗径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势倾东南,其西北之高不过一度。邵雍谓“水火土石合二为地”,今所谓“径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体。而土石之外,水接于天,皆为地体。地之径亦得一百二十一度四分之三也。两极:南北上下枢是也,北高而南下,自地上观之。

〖北极〗出地上三十五度有余〖南极〗入地下亦三十五度有余,两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谓之〖赤道〗。横络天腹以纪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两极正居南北之中,是为天心,中气存焉。其动有常,不疾不徐,昼夜循环,干旋天运,自东而西,分为四时,寒暑所以立,阴阳所以和,此后天之太极也。先天之太极造天地于无形;后天之太极运天地于有形,三才妙用,尽在式矣。

〖日〗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则日五色,失道则日露其慝,(慝,te 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志所载,“日有食之”,“日中乌见”,“日中黑子”,“日色赤”,“曰无光”,或“变为孛星”,“夜见中天,光芒四溢”之类是也。

日体径一度半,自西而东,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所行之路谓之〖黄道〗。

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日,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远,日出辰,日入申,故时寒,昼短夜长;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时暑,昼长夜短;春分、秋分,黄道与赤道相交,当两极之中,日出卯,日入酉,故时合而昼夜均焉。

〖月〗太阴之精,主刑罚、威权,大臣之象,大臣有德,能尽辅相之道,则月行合度。或大臣擅权,贵戚宦官用事,则月露其慝而变异生焉。如史志所载“月有食之”,“夜掩五星”,“五星入月”,“月光昼见”或“变为彗星陵犯紫宫、侵扫列舍”之类是也。月体径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十七日有余一周天,所行之路谓之〖白道〗。

与黄道相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出入不过六度,如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阳精独火,阴精独水,火则有光,水则会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不照,当日则光明,就日则光尽。

与日合度谓之〖朔〗,月行潜于日 下与日会也。迩一遐三谓之〖弦〗分天体为四分, 谓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日一分,谓之迩一,远日三分,谓之遐三,迩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张弦,上弦昏见,故光在西;下弦旦见,故光在东也。衡分天上谓之〖望〗,谓十五日之昏,日入西,月出东,东西相望,光满而魄死也。光尽体伏谓之〖晦〗,谓三十日,月行近日,光体皆不见也。月行于白道与黄道正交之处,在朔则日食,在望则月食;日食者,月体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光也,暗虚者,日正对照处。

〖经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动,三垣:紫微、太微、天市垣也。

二十八舍,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灵龟之体;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之体;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之体。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三台、诸侯、九卿、骑官、羽林之类是也;在野象物,如鸡、狗、狼、鱼、龟鳖之类是也;在人象事,如离宫、阁道、华盖、五车之类是也。其余因义制名,观其名,则可知其义也。经星皆守常位,随天运转,譬如百官万民各守其职业,而听命于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进退不常,变异失序,则灾祥之应,如影音然,可占而知也。

〖纬星〗五行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并日月而言谓之七政,皆丽于天。天行速,七政行迟,迟为速所带,故与天俱东出西入也。五星辅佐日月,干旋五气,如六官分职而制,号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至治之世,人事有常,则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职,臣专君权,政令错缪,风教陵迟,乖气所感,则变化多端,非复常理。如史志所载“荧惑入于瓠瓜(hu gua),一夕不见”,瓠瓜在黄道北三十余度,或勾巳而行,光芒震曜,如五斗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余度,或昼见,经天与日争明,甚者变为妖星。“岁星之精变为挽枪”,“荧惑之星变为蚩尤之旗”,“镇星之精变为天贼”,“太白之星变为天狗”,“辰星之精变为柱矢”之类。如日之精变为孛,月之精变为慧,政教失于此,变异见于彼 ,故为政者尤谨侯焉。

〖天汉〗,四渎之精也。起于鹑火,经于西方之宿而过北方,至于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气,本一气也;以一岁言之,则一气耳;以四时言之,则一气分成四气;以十二月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六气;故六阴六阳为十二气,又与六阴六阳之中,每一气分为初、终,则又裂而为二十四气;二十四气之中,每一气有三应,故又分为三候,是为七十二候;原其本始,实一气耳,自一而为四,自四而为十二,自十二为二十四,自二十四为七十二,皆一气之节也。

〖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纲所指之地也。斗纲所指之辰,即一月元气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谓之月建。天之元气,无形可见,观斗纲所建之辰,即可知矣。斗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星谓之“斗纲”,假如建寅之月,昏则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旦魁指寅,他月效此。

〖十二次〗,乃日月所会之处,凡日月一岁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元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纪;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尾;建午之月,次名鹑火;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月,次名实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娄,建亥之月,次名陬訾。

〖十二分野〗,即辰次所临之地也。在天为十二辰,十二次,在地为十二国,十二州。凡日月之交食,星辰之变异,以所临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当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