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信息来源:MallAdmin 时间:2022/10/20 10:11:00 阅读量:1102次
嗣汉天师府,又称龙虎山天师府、相国仙府、天下道庭,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后屡加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建造遗存,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道教正一派兼龙虎宗祖庭。
嗣汉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是现龙虎山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
历史沿革
传说从东汉时期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伊始,张氏子孙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
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
嗣汉天师府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由于道法高深,医治瘟疫有功,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和嘉奖,遂敕建天师府于关门口(今天师府府门东)。
元延祐六年(1319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宋代天师府于长庆里(今府门西)。
元末明初,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明太祖朱元璋发告天文书有功,朱便于洪武元年(1368)封张正常掌管天下道教事务,扩建天师府,此次扩建使天师府初定规模。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嘉靖皇帝命中官吴猷同江西抚按根据洪武年间的建置对嗣汉天师府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扩建。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龙虎山上清一带发生动乱,嗣汉天师府被焚毁。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五十七代天师张存义根据明朝的建置进行重建。 [1]
清咸丰七年(1857年),清末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攻占上清,天师府又遭兵火之灾。
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5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再次仿照明时的建置进行维修。
1950年,嗣汉天师府内设贵溪县上清区粮管所。
1953年,鹰厦铁路铁道兵后勤部占用嗣汉天师府。
1961年,上饶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设于嗣汉天师府内。
1978年,上清师范学院设于嗣汉天师府。
1982年,贵溪三中设于嗣汉天师府。
1986年2月5日,成立了贵溪县上清嗣汉天师府管理委员会。
1993年9月18日,嗣汉天师府划归鹰潭市风景旅游区管理。
1998年5月,嗣汉天师府划归鹰潭市宗教局管理。